English

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真理性

1998-11-06 来源:光明日报 张国祚 我有话说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二十年,在人类历史上虽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这二十年中,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改革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奇迹根源在哪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包括一些关注中国发展的国际友人,伴随二十个春秋的观察和思考,日益形成一个最大的共识:邓小平理论是创造奇迹的科学真理。

严格依据最大的实际准确把握基本国情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真理性,首先在于严格地把当代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最重要的事实作为立论的根据。

研究中国的问题,思考中国的发展,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首先必须搞清楚中国的事实究竟怎样,否则就无法得到科学真理。中国国情究竟怎样?处于什么时代?在世界上占有什么位置?社会性质怎样?主要矛盾是什么?应该完成哪些主要任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必须首先搞清楚的事实。任何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理论都必须以这些事实为根据,任何违背这些事实的理论都必然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损失。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真理,正是因为它搞清楚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这些事实,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整套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理论,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找到了建立农村武装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性。同样,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真理,也正是因为它搞清楚了当代中国的这些事实,客观而深刻地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时代特征、合乎基本国情、针对主要矛盾、解决主要任务、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这个理论教导我们,我们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和“初级阶级”合在一起,才能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忘记了“社会主义”,我们就会犯方向性错误,违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葬送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得来的胜利果实;忘记了“初级阶段”,我们就难免脱离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落后的实际,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妨碍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实现。总之,无论是偏离前者还是偏离后者,都会犯片面性错误,干扰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都不可能获得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真理性正是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把握中找到了坚实的立足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失误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偏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或看不到,或不理解,或不承认中国生产力发展落后,落后的生产力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发展经济是主要任务。因而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果只能事与愿违,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二十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在当代中国卓有成效地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有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科学真理来指导。这样的科学真理外国模式中没有现成的蓝本,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更不能从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观点中引出,而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最重要的实际作为立论的基石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正如邓小平在谈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所指出的: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正是这样的科学真理。

深刻揭示本质规律正确指导伟大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真理性,主要在于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既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以至于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犯“左”的错误,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使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刚刚开始缩小的差距,又进一步扩大了。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都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面对的首要的根本问题。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的全部科学内容,都是在依循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来回答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的历史进程,当然也是逐渐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历史进程。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使我们越来越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行,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生产力;搞闭关锁国、自我封闭不行,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不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用僵化的概念裁判各项实际工作的是非得失不行,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评价标准;搞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行,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盲目追求“大”而“纯”的公有制一统天下不行,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公有制的形式凝固化,仅仅局限于国有和集体两种形式不行,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寻求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手硬一手软”不行,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邓小平理论围绕社会主义本质所展开的一系列规律性的深刻论述,为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正确指导下,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扎扎实实的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社会主义优越性日益发挥出来。

坚持邓小平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科学真理具有逻辑继承性和发展延伸性。邓小平理论所以令人信服,还在于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又为这个科学真理继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153页)。“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同上书第37卷第443页)列宁进一步指出:“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切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111页)邓小平无愧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具有坚定的信念。一方面,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巨大挫折,他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另一方面,他又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它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

首先,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第一,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第二,它们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第三,它们都把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第四,它们都注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五,它们都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组织保证;第六,它们都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吸取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其次,邓小平理论科学真理性还突出地体现在,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总是强调必须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拘泥于个别结论,主张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本身就是依据新的事实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晶,它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其一,这个理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既坚持毛泽东思想,又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地健康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其二,这个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研究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实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其三,这个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对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对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都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理顺国际关系,调整发展战略,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其四,这个理论正确把握时代的主题,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第一次比较系统地科学地初步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形成了一个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任何科学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科学真理都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只要人类的实践没有停顿下来,人们对科学真理认识的深化就不会中止。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十四大以来已经开始了“进一步丰富发展”的工作,并多有建树。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都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光辉的实践成果,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真理性,我们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充满信心。(作者单位:中宣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